文章来源:由「百度新聞」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"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769206929206480257&wfr=spider&for=pc"

當碳“金融化“、”商品化“,將對國家或企業的運作、現金流、國際地位有深遠影響。
面對氣候變遷加劇,世界各國達成 2050 凈零碳排共識。此前,“凈零排放”、“永續發展”多被視作環保議題與道德行動,然而,隨著越來越多國家宣布其 2050 年的凈零排放路徑,以及像是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(CBAM)等強制性機制也即將上路。
再加上包括 Apple、Google、Meta 等大型企業也紛紛響應,甚至要求供應鏈也必須符合溫室氣體排放規定,意味著以制造出口為大宗的企業,未來將面臨龐大的碳費用。這股凈零趨勢,對企業而言將攸關生存。
面對未來國際規范,只有把碳定價算得清楚,甚至細究到生產過程中碳的成本,才能確定在凈零的趨勢下,企業的位置在哪或該怎么做。唯有制定好碳定價,大型企業才能精算要達到凈零目標,需要耗費多少成本。另一方面,有了碳定價,碳的邊際效應也才會顯現,就以長期支持保育或是樹林為例,在有碳定價的情況下,企業就能計算其額外的收益。
對于中小企業,建議要趕快停下來看到凈零的趨勢,看自己是不是站對風向。中小企業應先從數字化轉型和碳盤查做起。未來客戶也會要求提供產品中含碳量,中小企業必須一步步建構盤查數據。但中小企業若沒有數字化,甚至是數字轉型,就如同要進行減重,卻連體重機都沒準備,要進行碳盤查的難度就會相當高,因此兩者并行對中小企業而言無疑是當務之急。
1
民營企業的碳中和目標
通過對國內企業碳中和踐行情況的初步調研,可以清楚看到目前互聯網、科技、消費品與汽車行業在碳中和轉型步伐較快且已初有成果,而能源行業作為各行各業減碳的根本動力,其碳中和的踐行現狀也是我們的重點關注內容。


關鍵字標籤:碳盤查認證